一、「精忠報國」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精忠報國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愛國名將岳飛(公元1103-公元1142年)的典故。《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它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在清朝之前,「精忠報國」為「盡忠保國」。
民族英雄岳飛,壯志未酬,浩氣長存。他那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貞熱忱、反抗民族壓迫的意志,精忠報國的決心,以及威武不屈,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一直受到炎黃子孫的崇敬和愛戴。
那麼,岳飛的岳家軍和揚州有什麼聯繫,揚州又和清朝嘉慶五年第九次重鑄岳飛墓前四奸跪像的浙江巡撫阮元有什麼關係,阮元的家規家訓為什麼會入選中紀委推出「中國傳統的家規」專欄。
二、江蘇省揚州紀念岳飛的「岳家軍」抗金事迹的遺址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冬,完顏宗弼(?—1148年11月19日),女真名斡啜,又作兀朮、斡出、晃斡出,率軍大舉南侵,攻入建康(今江蘇南京)。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岳飛率軍北進,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附近的清水亭、靜安等地襲擊北撤金軍,連連獲勝,金兀朮險被活捉,並一舉收復建康,升為通(今江蘇南通)泰(江蘇泰州)鎮撫使兼知泰州,統領包含揚州等地抗擊金兵的戰鬥。接著,他受命領兵救援楚州(今江蘇淮安),又在承州三次大敗金軍。年僅28歲岳飛統帥的部隊軍紀嚴明,英勇善戰, 由此贏得了「岳家軍」美稱。
揚州人民緬懷岳飛抗金的戰績,戰鬥中的一些遺址遺迹,在百姓心中口口相傳,成了甚有紀念意義的地名。
1、紀念岳家軍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附近活動的地名。
岳飛策馬指揮戰鬥的郭家莊,取名為帶有戰鬥氣息的「嘶馬」。
岳飛部將王貴、湯懷、吉青在柴墟境內的兵營,被分別叫做:王官營、湯官營、吉官營。
岳家軍在沿江高地屯兵的地方,按軍領的姓氏被分別叫做:王家坂(今常興村)、祁家坂(今喬梓村)、卞家坂(今聖容村)。
岳家軍停泊船隻、飼養戰馬、放馬飲馬、埋鍋造飯、傳遞烽火的地方,分別被取名為:船窩(今太字村朱家巷)、馬場(今馬場村)、大、小「洗馬溝」(今新塘村境內)、大、小「煙墩」(今新塘村南)、煙囪口(已坍入江中)。
因10萬金兵未能越過沙窪一步,人們又把那裡稱為「鐵門檻」,當地群眾至今流傳著「沙飛馬嘶人又喊,金兵不過鐵門檻」的民謠。
岳家軍訓練騎兵的馬路(南起孫家橋頭,北抵七里甸,長達7華里)命名為宜陵佳景「春郊試馬」。
2、揚州市興化縣的烏巾盪。岳飛抗金時追殺金兀朮到此,金兀朮乘船向北逃跑,而岳飛無舟可渡,於是張弓搭箭,將金兀朮烏色頭巾射落盪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岳飛,就把這個大水盪叫做烏巾盪。揚州仁豐里旌忠巷的旌忠寺、500年銀杏樹一株
3、揚州市仁豐里旌忠巷的旌忠寺的岳飛殿。
旌忠寺原名為寂照院,早在隋唐時期,這裡相傳是梁昭明太子蕭統組織編寫《文選》的所在地。後至陳太建中(569-582年),天台僧智顗大師來揚弘法,在此處建寂照院。隋大業間(605-618年),其弟子智藻宏揚天台教義於寺中,楊廣封廣陵晉王時,常流連與此,聽經居住三月有餘。隋煬帝的親臨聽講,使寂照院成為當時名剎。揚州旌忠寺的岳王殿
南宋紹興年間,金兵南渡,岳飛曾在古寂照院療傷一年。
公元1163年-1164年南宋隆興中,祀忠武王岳飛,改名為功德院。
公元1265年-1274年咸淳年間賜名旌忠寺。又因寺內原有紀念隋唐間注《文選》的揚州人曹憲、李善的文選樓,名寺額為「文樓旌忠」四字。元重建大殿,明、清屢經修建。
公元1904年光緒三十年,在疏理溝道時,得宋人隸書「旌忠寺」石額,易之。又於寺外立圈門,額「古文選里」。大殿為楠木樑架,十分珍貴。
公元1984年起旌忠寺全面修建。重建後的旌忠寺寺門朝南,縱向依次為山門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寺內有500年銀杏樹一株。2017年揚州旌忠寺維修岳王殿時情景
岳飛為何會在揚州旌忠寺居住了一年了呢。據傳說,岳飛與金人金兀朮在興化烏巾盪大戰,岳飛身受重傷,被送至旌忠寺,受當時的主持搭救,在旌忠寺中養傷一年,待傷全好後方才離開。
公元2017年2月15日,重建的旌忠寺岳飛殿竣工,大殿正面是一座岳飛的坐像,背後印刷上了岳飛所書的《滿江紅》。四面的牆上採用了四幅彩繪,四幅彩繪分別表現了「岳母刺字」「北伐中原」「大戰金兵」「風波亭」的畫面,刻畫了岳飛的壯烈人生和愛國情懷。揚州旌忠寺岳王殿內的壁畫「岳母刺字」三、清朝揚州文人阮元,第九次重鑄岳飛墓前秦檜等四奸佞跪像從公元1475年明代成化年間,杭州的岳飛墳前有了秦檜等四奸佞跪像。544年以來,秦檜等奸臣賊婦跪像歷鑄十二次。其中嘉慶年間揚州文人阮元主持重鑄是其中之一。
公元1798年嘉慶三年。清朝大學者阮元出任浙江巡撫,一上任就將岳王廟修葺一新。
公元1800年清仁宗嘉慶五年。浙江巡撫阮元因秦檜等跪像又被遊人撻擊毀壞,於是便下令用收繳的外國海盜鐵炮兵器等改鑄四人跪像。跪在岳王墳前。這是第九次鑄造秦檜等人跪像。
當時有好事者戲撰一聯,製成兩塊小牌,上面以夫婦二人追悔口吻題寫。
一塊掛在秦檜頸上: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另一塊掛在王氏頸上: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阮元在晉謁岳王廟時見到戲聯,不禁啞然失笑。
上圖是杭州西湖湖中三島之一的阮公墩,猶如碧玉盤中閃爍著的一塊晶瑩翡翠。這是嘉慶初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堆積的淤泥形成的,如今,已成為西湖著名的文化旅遊勝景之一。四、大清三朝閣老、九省疆臣的揚州文人阮元阮元(1764年2月21日—1849年11月27日),字伯元,號芸台,江蘇揚州人。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進士後,歷任學政、巡撫、總督,後入朝拜體仁閣大學士,晉太傅。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謚號文達。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清史稿·阮元傳》有「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之美稱。
他在教育、治水、禁煙、禦侮、剿盜、賑災等方面,政績突出。他學識廣博,著作等身,在思想文化領域成就卓越,成為乾嘉學派的後起之秀和揚州學派的領袖。
他嚴謹審慎的治學態度、銳意創新的治學精神、實事求是的治學風範影響了後世無數學者。
梁啟超曾讚揚他「任封疆數十年,到處提倡學問……學風皆受其影響。其於學亦實有心得,為達官中之真學者」。
錢穆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更稱其為「領袖一世,實清代經學名臣最後一重鎮」。
五、阮元家規家訓,延續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阮元一生勤勉,廉潔自律,有較高的威望和成就。這與他個人的才智與品行是分不開的,同時也與阮氏一族的家風家教息息相關。
阮元家族並沒有「治家格言」一類完整的家訓文本,但阮元父親阮承信及阮元本人都有許多關於治家教子的訓誡和詩句,構成了阮氏特有的「家訓文化」,如「讀書當明體達用,徒鑽時藝無益也」「秋齋展卷一燈青,兒輩須教得此情」「男兒立志初生日,乳飽飴甘便要廉」「睦族敦親尊祖訓,尊賢敬老葆宗風」「眼前皆赤子,頭上是青天」等。
這些家訓以「孝悌、勵志、務實、清廉」等為核心理念,與「精忠報國」的理念互為相通,代代規範,傳承至今。
2017年5月中紀委網站推出"中國傳統的家規"專欄,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延續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揚州文人阮元家族入選。揚州仁豐里毓賢街8號的太傅文達阮元家廟六、揚州仁豐里毓賢街8號的太傅文達阮元家廟走到揚州仁豐里的中段,就可拜謁位於汶河南路毓賢街8號的阮元家廟。
毓賢街東起仁豐里,西至南門街北段,原是一條2米多寬、200多米長的磚鋪巷道。
公元1805年清嘉慶十年,三朝閣老、九省疆臣和太傅阮元家族在東段建「隋文選樓」,其時叫選樓巷。阮元故後,選樓巷改叫太傅街。西段設有安定書院,則名為毓賢街。舊時毓賢街以史巷為界,分東、西兩段。公元1967年,東西段合稱毓賢街。
公元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阮元回歸故里,編著《文選樓叢書》。阮元家廟西側的「隋文選樓」
阮元家廟及宅第,建築群坐北朝南。正門西牆嵌有「太傅文達阮公家廟」石匾,對面牆壁嵌有道光御賜「出門見禧」磚刻。內分中東西三路。
中路前兩進為門廳,後一進為享堂,依次懸「阮元家廟」「克遵儒風」「忠孝節義」等匾額,有「魯浙試文章,杜絕院棚關節;江湖種蘆稻,籌開祭瞻章程」等楹聯。
東西兩路建築皆六進,前五進為族中子弟讀書食宿之所,亦有阮元子孫作書房、琴室、宿舍等用。其中,東宅第牆上嵌有「官批阮氏義產章程」石刻。東宅第末一進為奉恩樓,曾是阮元珍藏御賜品所在;西宅第末一進為「隋文選樓」,樓上供奉曹憲、李善等「文選學」大師牌位,余屋皆作收藏書籍、碑帖和鐘鼎彝器、石刻等用,今辟有展廳。
阮元在家廟西側建「隋文選樓」,以紀念揚州藉曹憲、李善兩位《昭明文選》大家。阮元在《揅經室集》二集卷二《揚州隋文選樓記》一文中曾做過解釋:隋代的曹憲以梁《昭明文選》在家教授諸生,曹憲舊居得名文選巷,旌忠寺內「文選樓」祀梁昭明太子,所以叫「梁昭明文選樓」,簡稱文選樓;我家家廟位於文選巷與文選樓之間,建樓祀奉曹憲等七人,所以取名「隋文選樓」。
隋文選樓存書2589種,所藏宋元精槧舊本、鐘鼎古器若干,多為傳世之寶和孤本藏書,並在每種書目下註明作者和版本流傳情況,以及精當的內容提要。由於阮元為官為學為人都令人仰慕,所以「隋文選樓」一度成為文人雅士相聚的場所,接待過一大批像梁章鉅、龔自珍、伊秉綬、林則徐等清代名人、學者。
如今這座始建於公元1805清嘉慶十年的古建築顯得格外寧靜。無論是「太傅文達阮元家廟」碑刻還是和乾隆御賜「福」字磚刻,或是清道光御賜墨跡「出門見禧」石額,這些都猶見阮元當年榮任三朝閣老、九省疆臣和太子師的榮耀。
揚州旌忠寺的岳王殿和毓賢街的阮元家廟,都與揚州仁豐里有密切的關係,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揚州古巷仁豐里。揚州仁豐里的魚骨狀格局七、仁豐里——古揚州唐「里坊制」魚骨狀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里坊制的城市設計源於漢代,棋盤式的街道將城市分為大小不同的方格,這是里坊制的最初形態。開始是坊市分離,規格不一。坊四周設牆,中間設十字街,每坊四面各開一門,晚上關閉坊門。市的四面也設牆,井字形街道將其分為九部分,各市臨街設店。
里坊制,雖然保障了居民的安全,但也抑制了商業經濟的發展。到唐代後期,如揚州等商業城市中傳統的里坊制遭到破壞。坊市結合,不再設坊牆,由封閉式向開放式演變,此外夜市也逐漸興盛,里坊制逐漸被街巷製取代。
仁豐里是南北走向,似魚脊椎骨,而其兩側則東西向整齊排列著頭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六巷、七巷、八巷、九巷、十巷等數條小巷,宛如根根魚刺。
魚骨狀實際上是唐代揚州老城這種里坊制格局的一個遺存,東西向巷子的對接採用的不是直線對接,而是錯位對接。因為里坊制格局是以「井」字和「田」字形來規劃城市的商業區和街區,還有居民住宅,四面圍牆,四面開門,所謂仁豐里的「里」 指的就是巷子的門。
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相傳清代,在仁豐里西側與之平行的汶河,是當時揚州城內較寬大的官河,與長江相通。一日,汶河裡來了條長江里的神魚,游到此處被沿岸的繁華景象吸引住,便跳上了岸,不走了。這條神魚化作了猶似魚骨的街巷。揚州旌忠寺的岳王殿和毓賢街的阮元家廟的地圖,兩處僅相距230米。八、揚州文脈最深的「里仁為美」的古巷仁豐里揚州自古就是一個有文化涵養的城市,「煙花三月下揚州」,然而許多人去揚州,只是看了幾個著名景點,卻不知揚州城2500年的歷史,都藏在了這些古巷老街中。一步一景,宛若走在江南的水墨畫,古巷文化成了嵌入這座城市靈魂的鮮明標籤,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揚州文脈最深的古巷仁豐里南起甘泉街,北至三元巷(今文昌中路),全長700多米,這條享有盛譽的魚骨狀街巷,是古揚州唐「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也是揚州傳統文化的發祥地。2011年揚州被納入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街區」的保護項目有三處,其中就有仁豐里。
揚州仁豐里源自孔子《論語·里仁篇》「里仁為美」。就是說與巷子裡面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里仁之美,美在人文,即西人所謂人文環境。孔子似乎不太看重自然環境,而將人文環境列為首要條件,這正是儒家人倫至上的體現。人依賴物質而生存,而人的成長與需求則遠遠超越了物質層面,孔子將人的本質歸結為「仁」,其深邃之處在於洞悉了人的非生物屬性本質。
仁豐里人文環境的代表性建築是旌忠寺和阮元家廟兩處的文選樓。
少年的我,家住在揚州通泗街11號,就是汶河的西邊。
1976年到1981年,我在揚州中學就讀初中、高中,我的同學大部分都住在仁豐里周邊。五年來。我們課堂上認真學習、互相幫助,每天上學放學,結伴而行,學習生活在充滿仁愛的集體,真正體現了「里仁為美」。我們都在繼承發揚光大「精忠報國」和「孝悌、勵志、務實、清廉」,為偉大祖國的復興多做貢獻。
相關文章:
岳飛廟和阮元家廟,里仁為美的揚州,精忠報國精神代代相傳
一、「精忠報國」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
精忠報國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愛國名將岳飛(公元1103-公元1142年)的典故。《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它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在清朝之前,「精忠報國」為「盡忠保國」。
民族英雄岳飛,壯志未酬,浩氣長存。他那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貞熱忱、反抗民族壓迫的意志,精忠報國的決心,以及威武不屈,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一直受到炎黃子孫的崇敬和愛戴。
那麼,岳飛的岳家軍和揚州有什麼聯繫,揚州又和清朝嘉慶五年第九次重鑄岳飛墓前四奸跪像的浙江巡撫阮元有什麼關係,阮元的家規家訓為什麼會入選中紀委推出「中國傳統的家規」專欄。
二、江蘇省揚州紀念岳飛的「岳家軍」抗金事迹的遺址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冬,完顏宗弼(?—1148年11月19日),女真名斡啜,又作兀朮、斡出、晃斡出,率軍大舉南侵,攻入建康(今江蘇南京)。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岳飛率軍北進,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附近的清水亭、靜安等地襲擊北撤金軍,連連獲勝,金兀朮險被活捉,並一舉收復建康,升為通(今江蘇南通)泰(江蘇泰州)鎮撫使兼知泰州,統領包含揚州等地抗擊金兵的戰鬥。接著,他受命領兵救援楚州(今江蘇淮安),又在承州三次大敗金軍。年僅28歲岳飛統帥的部隊軍紀嚴明,英勇善戰, 由此贏得了「岳家軍」美稱。
揚州人民緬懷岳飛抗金的戰績,戰鬥中的一些遺址遺迹,在百姓心中口口相傳,成了甚有紀念意義的地名。
1、紀念岳家軍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附近活動的地名。
岳飛策馬指揮戰鬥的郭家莊,取名為帶有戰鬥氣息的「嘶馬」。
岳飛部將王貴、湯懷、吉青在柴墟境內的兵營,被分別叫做:王官營、湯官營、吉官營。
岳家軍在沿江高地屯兵的地方,按軍領的姓氏被分別叫做:王家坂(今常興村)、祁家坂(今喬梓村)、卞家坂(今聖容村)。
岳家軍停泊船隻、飼養戰馬、放馬飲馬、埋鍋造飯、傳遞烽火的地方,分別被取名為:船窩(今太字村朱家巷)、馬場(今馬場村)、大、小「洗馬溝」(今新塘村境內)、大、小「煙墩」(今新塘村南)、煙囪口(已坍入江中)。
因10萬金兵未能越過沙窪一步,人們又把那裡稱為「鐵門檻」,當地群眾至今流傳著「沙飛馬嘶人又喊,金兵不過鐵門檻」的民謠。
岳家軍訓練騎兵的馬路(南起孫家橋頭,北抵七里甸,長達7華里)命名為宜陵佳景「春郊試馬」。
2、揚州市興化縣的烏巾盪。岳飛抗金時追殺金兀朮到此,金兀朮乘船向北逃跑,而岳飛無舟可渡,於是張弓搭箭,將金兀朮烏色頭巾射落盪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岳飛,就把這個大水盪叫做烏巾盪。
揚州仁豐里旌忠巷的旌忠寺、500年銀杏樹一株
3、揚州市仁豐里旌忠巷的旌忠寺的岳飛殿。
旌忠寺原名為寂照院,早在隋唐時期,這裡相傳是梁昭明太子蕭統組織編寫《文選》的所在地。後至陳太建中(569-582年),天台僧智顗大師來揚弘法,在此處建寂照院。隋大業間(605-618年),其弟子智藻宏揚天台教義於寺中,楊廣封廣陵晉王時,常流連與此,聽經居住三月有餘。隋煬帝的親臨聽講,使寂照院成為當時名剎。
揚州旌忠寺的岳王殿
南宋紹興年間,金兵南渡,岳飛曾在古寂照院療傷一年。
公元1163年-1164年南宋隆興中,祀忠武王岳飛,改名為功德院。
公元1265年-1274年咸淳年間賜名旌忠寺。又因寺內原有紀念隋唐間注《文選》的揚州人曹憲、李善的文選樓,名寺額為「文樓旌忠」四字。元重建大殿,明、清屢經修建。
公元1904年光緒三十年,在疏理溝道時,得宋人隸書「旌忠寺」石額,易之。又於寺外立圈門,額「古文選里」。大殿為楠木樑架,十分珍貴。
公元1984年起旌忠寺全面修建。重建後的旌忠寺寺門朝南,縱向依次為山門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寺內有500年銀杏樹一株。
2017年揚州旌忠寺維修岳王殿時情景
岳飛為何會在揚州旌忠寺居住了一年了呢。據傳說,岳飛與金人金兀朮在興化烏巾盪大戰,岳飛身受重傷,被送至旌忠寺,受當時的主持搭救,在旌忠寺中養傷一年,待傷全好後方才離開。
公元2017年2月15日,重建的旌忠寺岳飛殿竣工,大殿正面是一座岳飛的坐像,背後印刷上了岳飛所書的《滿江紅》。四面的牆上採用了四幅彩繪,四幅彩繪分別表現了「岳母刺字」「北伐中原」「大戰金兵」「風波亭」的畫面,刻畫了岳飛的壯烈人生和愛國情懷。
揚州旌忠寺岳王殿內的壁畫「岳母刺字」
三、清朝揚州文人阮元,第九次重鑄岳飛墓前秦檜等四奸佞跪像
從公元1475年明代成化年間,杭州的岳飛墳前有了秦檜等四奸佞跪像。544年以來,秦檜等奸臣賊婦跪像歷鑄十二次。其中嘉慶年間揚州文人阮元主持重鑄是其中之一。
公元1798年嘉慶三年。清朝大學者阮元出任浙江巡撫,一上任就將岳王廟修葺一新。
公元1800年清仁宗嘉慶五年。浙江巡撫阮元因秦檜等跪像又被遊人撻擊毀壞,於是便下令用收繳的外國海盜鐵炮兵器等改鑄四人跪像。跪在岳王墳前。這是第九次鑄造秦檜等人跪像。
當時有好事者戲撰一聯,製成兩塊小牌,上面以夫婦二人追悔口吻題寫。
一塊掛在秦檜頸上: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另一塊掛在王氏頸上: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阮元在晉謁岳王廟時見到戲聯,不禁啞然失笑。
上圖是杭州西湖湖中三島之一的阮公墩,猶如碧玉盤中閃爍著的一塊晶瑩翡翠。這是嘉慶初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堆積的淤泥形成的,如今,已成為西湖著名的文化旅遊勝景之一。
四、大清三朝閣老、九省疆臣的揚州文人阮元
阮元(1764年2月21日—1849年11月27日),字伯元,號芸台,江蘇揚州人。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進士後,歷任學政、巡撫、總督,後入朝拜體仁閣大學士,晉太傅。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謚號文達。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清史稿·阮元傳》有「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之美稱。
他在教育、治水、禁煙、禦侮、剿盜、賑災等方面,政績突出。他學識廣博,著作等身,在思想文化領域成就卓越,成為乾嘉學派的後起之秀和揚州學派的領袖。
他嚴謹審慎的治學態度、銳意創新的治學精神、實事求是的治學風範影響了後世無數學者。
梁啟超曾讚揚他「任封疆數十年,到處提倡學問……學風皆受其影響。其於學亦實有心得,為達官中之真學者」。
錢穆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更稱其為「領袖一世,實清代經學名臣最後一重鎮」。
五、阮元家規家訓,延續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
阮元一生勤勉,廉潔自律,有較高的威望和成就。這與他個人的才智與品行是分不開的,同時也與阮氏一族的家風家教息息相關。
阮元家族並沒有「治家格言」一類完整的家訓文本,但阮元父親阮承信及阮元本人都有許多關於治家教子的訓誡和詩句,構成了阮氏特有的「家訓文化」,如「讀書當明體達用,徒鑽時藝無益也」「秋齋展卷一燈青,兒輩須教得此情」「男兒立志初生日,乳飽飴甘便要廉」「睦族敦親尊祖訓,尊賢敬老葆宗風」「眼前皆赤子,頭上是青天」等。
這些家訓以「孝悌、勵志、務實、清廉」等為核心理念,與「精忠報國」的理念互為相通,代代規範,傳承至今。
2017年5月中紀委網站推出"中國傳統的家規"專欄,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延續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揚州文人阮元家族入選。
揚州仁豐里毓賢街8號的太傅文達阮元家廟
六、揚州仁豐里毓賢街8號的太傅文達阮元家廟
走到揚州仁豐里的中段,就可拜謁位於汶河南路毓賢街8號的阮元家廟。
毓賢街東起仁豐里,西至南門街北段,原是一條2米多寬、200多米長的磚鋪巷道。
公元1805年清嘉慶十年,三朝閣老、九省疆臣和太傅阮元家族在東段建「隋文選樓」,其時叫選樓巷。阮元故後,選樓巷改叫太傅街。西段設有安定書院,則名為毓賢街。舊時毓賢街以史巷為界,分東、西兩段。公元1967年,東西段合稱毓賢街。
公元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阮元回歸故里,編著《文選樓叢書》。
阮元家廟西側的「隋文選樓」
阮元家廟及宅第,建築群坐北朝南。正門西牆嵌有「太傅文達阮公家廟」石匾,對面牆壁嵌有道光御賜「出門見禧」磚刻。內分中東西三路。
中路前兩進為門廳,後一進為享堂,依次懸「阮元家廟」「克遵儒風」「忠孝節義」等匾額,有「魯浙試文章,杜絕院棚關節;江湖種蘆稻,籌開祭瞻章程」等楹聯。
東西兩路建築皆六進,前五進為族中子弟讀書食宿之所,亦有阮元子孫作書房、琴室、宿舍等用。其中,東宅第牆上嵌有「官批阮氏義產章程」石刻。東宅第末一進為奉恩樓,曾是阮元珍藏御賜品所在;西宅第末一進為「隋文選樓」,樓上供奉曹憲、李善等「文選學」大師牌位,余屋皆作收藏書籍、碑帖和鐘鼎彝器、石刻等用,今辟有展廳。
阮元在家廟西側建「隋文選樓」,以紀念揚州藉曹憲、李善兩位《昭明文選》大家。阮元在《揅經室集》二集卷二《揚州隋文選樓記》一文中曾做過解釋:隋代的曹憲以梁《昭明文選》在家教授諸生,曹憲舊居得名文選巷,旌忠寺內「文選樓」祀梁昭明太子,所以叫「梁昭明文選樓」,簡稱文選樓;我家家廟位於文選巷與文選樓之間,建樓祀奉曹憲等七人,所以取名「隋文選樓」。
隋文選樓存書2589種,所藏宋元精槧舊本、鐘鼎古器若干,多為傳世之寶和孤本藏書,並在每種書目下註明作者和版本流傳情況,以及精當的內容提要。由於阮元為官為學為人都令人仰慕,所以「隋文選樓」一度成為文人雅士相聚的場所,接待過一大批像梁章鉅、龔自珍、伊秉綬、林則徐等清代名人、學者。
如今這座始建於公元1805清嘉慶十年的古建築顯得格外寧靜。無論是「太傅文達阮元家廟」碑刻還是和乾隆御賜「福」字磚刻,或是清道光御賜墨跡「出門見禧」石額,這些都猶見阮元當年榮任三朝閣老、九省疆臣和太子師的榮耀。
揚州旌忠寺的岳王殿和毓賢街的阮元家廟,都與揚州仁豐里有密切的關係,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揚州古巷仁豐里。
揚州仁豐里的魚骨狀格局
七、仁豐里——古揚州唐「里坊制」魚骨狀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
里坊制的城市設計源於漢代,棋盤式的街道將城市分為大小不同的方格,這是里坊制的最初形態。開始是坊市分離,規格不一。坊四周設牆,中間設十字街,每坊四面各開一門,晚上關閉坊門。市的四面也設牆,井字形街道將其分為九部分,各市臨街設店。
里坊制,雖然保障了居民的安全,但也抑制了商業經濟的發展。到唐代後期,如揚州等商業城市中傳統的里坊制遭到破壞。坊市結合,不再設坊牆,由封閉式向開放式演變,此外夜市也逐漸興盛,里坊制逐漸被街巷製取代。
仁豐里是南北走向,似魚脊椎骨,而其兩側則東西向整齊排列著頭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六巷、七巷、八巷、九巷、十巷等數條小巷,宛如根根魚刺。
魚骨狀實際上是唐代揚州老城這種里坊制格局的一個遺存,東西向巷子的對接採用的不是直線對接,而是錯位對接。因為里坊制格局是以「井」字和「田」字形來規劃城市的商業區和街區,還有居民住宅,四面圍牆,四面開門,所謂仁豐里的「里」 指的就是巷子的門。
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相傳清代,在仁豐里西側與之平行的汶河,是當時揚州城內較寬大的官河,與長江相通。一日,汶河裡來了條長江里的神魚,游到此處被沿岸的繁華景象吸引住,便跳上了岸,不走了。這條神魚化作了猶似魚骨的街巷。
揚州旌忠寺的岳王殿和毓賢街的阮元家廟的地圖,兩處僅相距230米。
八、揚州文脈最深的「里仁為美」的古巷仁豐里
揚州自古就是一個有文化涵養的城市,「煙花三月下揚州」,然而許多人去揚州,只是看了幾個著名景點,卻不知揚州城2500年的歷史,都藏在了這些古巷老街中。一步一景,宛若走在江南的水墨畫,古巷文化成了嵌入這座城市靈魂的鮮明標籤,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揚州文脈最深的古巷仁豐里南起甘泉街,北至三元巷(今文昌中路),全長700多米,這條享有盛譽的魚骨狀街巷,是古揚州唐「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也是揚州傳統文化的發祥地。2011年揚州被納入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街區」的保護項目有三處,其中就有仁豐里。
揚州仁豐里源自孔子《論語·里仁篇》「里仁為美」。就是說與巷子裡面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里仁之美,美在人文,即西人所謂人文環境。孔子似乎不太看重自然環境,而將人文環境列為首要條件,這正是儒家人倫至上的體現。人依賴物質而生存,而人的成長與需求則遠遠超越了物質層面,孔子將人的本質歸結為「仁」,其深邃之處在於洞悉了人的非生物屬性本質。
仁豐里人文環境的代表性建築是旌忠寺和阮元家廟兩處的文選樓。
少年的我,家住在揚州通泗街11號,就是汶河的西邊。
1976年到1981年,我在揚州中學就讀初中、高中,我的同學大部分都住在仁豐里周邊。五年來。我們課堂上認真學習、互相幫助,每天上學放學,結伴而行,學習生活在充滿仁愛的集體,真正體現了「里仁為美」。我們都在繼承發揚光大「精忠報國」和「孝悌、勵志、務實、清廉」,為偉大祖國的復興多做貢獻。
相關文章: